导航
疾病科普
疾病科普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 疾病科普
这个由病毒引起的皮肤肿瘤——卡波西肉瘤,你知道吗?
2018/07/26 10:41:44




教室前的幻灯片已经到了最后一张,老师也缓缓合上了教材。

距离下课铃响还有十分钟。

“下周病理课的内容是卡波西肉瘤,哪位同学知道吗?先来给大家讲一讲你都了解哪些吧!”

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。

“诶?”

“卡波西肉瘤?这是什么?”

“我也不清楚,这个病从来没听说过呢……”

看着同学们迷惑不解的眼神,坐在最前排的撷小趣转过头来,自信地举起了手,“老师,我知道!”

今天的翻转小课堂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卡波西肉瘤吧!


定 义


     卡波西肉瘤又名多发性出血性肉瘤,是一种较少见的以血管性成分梭形细胞为主的软组织肿瘤,由奥地利皮肤病学家 Kaposi 于1872年首先报道,临床上分为经典型、非洲型、AIDS相关型和免疫抑制相关型4种临床类型。



病 因


1. HHV-8:

目前几乎所有KS患者的淋巴样系统、外周血单核细胞、唾液和精液中均可检测到HHV-8(人类疱疹病毒8型),因此HHV-8被视为卡波西肉瘤的重要病因之一。


2. 其他因素:

卡波西肉瘤并不仅仅因为HHV-8的感染即可患得,它是受感染、遗传、地理环境、流行病学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。
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病 理 与 诊 断


两大组织学改变

血管形成,内皮细胞显著

梭形细胞形成,含血管裂隙


· 早期:

1. 似肉芽组织,真皮内血管扩张,数量增加,内皮细胞增大并突向管腔;

2. 常见红细胞呈小灶性外溢和含铁血黄素沉积,对本病诊断十分重要;

3. 在斑块和结节损害中,可见血管聚集,内皮细胞周围梭形细胞增生呈条索状,不规则向周围扩展,核细长,大小及染色程度不等,可见少数核分裂象;

· 晚期: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,与一般肉瘤不易区分。



临床时期


· 斑片期:

不高出皮面的暗红色皮损;

真皮内小血管不规则增生,同时伴有明显的慢性炎细胞浸润,是其主要的病理表现;

伴有少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和明显外溢的红细胞。


· 斑块期

红褐色、浸润性皮损;

肿瘤外围淋巴管扩张伴间质水肿;

血管瘤样裂隙是重要的病理特征;

明显增多的红细胞外溢和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积。


· 结节期:

紫红色的隆起性皮面;

梭形细胞增生是主要病理表现;

炎细胞明显减少。


临床诊断


· 病史:

患者有巨病毒、HIV感染史、外伤史等;

· 临床特点:

老年人,发生于足趾、足弓部位的,多发性浸润性暗红色结节,易破溃,自觉疼痛;

· 组织病理:

提示为缺血性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。肿瘤中有多数规则的裂隙,裂隙内可见红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,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梭形细胞,部分细胞核大且不规则,有异型性。



治 疗 措 施


· 化学治疗:

侵袭性损害可考虑化学疗法,包含单一化疗和联合化疗等。

· 放射/电子加速器治疗:

卡波西肉瘤对放射线治疗敏感,研究表明,在一次照射8Gy剂量后70%患者能完全缓解。

· 手术冷冻/激光切除:

单个小的损害,可行手术冷冻或激光等治疗,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复发,术后配合放射线照射效果更好。

· 免疫治疗:

免疫治疗主要用于艾滋病型,常用干扰素和白介素Ⅱ。除治疗原发病外,可选用免疫疗法或与化疗配合应用。



考文献

1. 康晓静, 石得仁. 卡波西肉瘤[J]. 临床皮肤科杂志, 2006, 35(11):747-749.

2. 徐益明, 普雄明, 李锋. 新疆kaposi肉瘤43例临床及病理学分析[J].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, 2005, 21(9):685-687.

3. 杨海潮. 136例卡波西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[D]. 新疆医科大学, 2016.



资料收集 | 黄勇 应涛

资料整合 | 付炯兴

PPT制作 | 程卓

报告人 | 陈志元

推送排版 | 李晓奇

网页排版 | 冉朝阳

打印 返回
Copy.Right@2014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东一号楼
友情链接:
上海市红十字会:http://www.redcross-sha.org/Home/
欢迎关注我们的
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
Copy.Right@2014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东一号楼
总访问量: